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114章

作者:贪玩蓝月

银烛、轻罗小扇、天阶……大名鼎鼎的杜牧的这一首《秋夕》,光看每词每句都能营造出美不胜收的氛围,可这背后又隐藏着诗中描写的失意宫女那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又是一首描写宫女的诗作……轻而易举的便将难写之景呈现出来,如在眼前,期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李世民眼睛一亮,他作为大唐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从小见惯深宫之事,自然更觉得李祐描写之玄妙!

“这首诗含蓄而有思致,星象甚多却独言牛女,幽怨自见又浑成无迹!”

“不仅如此,此诗还断句极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无需明言,也可尽数展现人前!”

“确实是这样,牵牛织女一年一会,词亦浓丽,意却凄婉!”

很快的,在场的大臣们都一句句的品评起来,就差要交口相赞了。

而那些宫女们更是已然如痴如醉,没想到楚王殿下写她们的诗作还是二连发,并且能写得如此凄美动人!

一联想到自身的经历,都与这两首诗或多或少有所关联,很多宫女都不由得鼻子一酸,顿时看李祐的眼神也都不一样了。

可以说,在这次正月诗会之后,李祐在皇宫侍女间的人气必然疯涨!

“如何,看够七言绝句没有?”

李祐暂时停下笔,看向满脸呆滞的李泰,施施然的笑道。

李泰在这片氛围里简直格格不入,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血色,显然已经遭受到沉重打击,直到李祐问话时,李泰才仿佛被喊醒过来,空洞的眼神里充满了不敢置信之色!

“看样子,莫非是还没看够?”李祐已经淡笑道,“没关系,我还有呢!”

话音刚落,李祐又动起笔来。

既然李祐已经决定要抛诗打人了,那么李祐就已经要打得够狠,打得够用力,最好把对方打得连他妈都不认得!

“还写?!”

另一边仍在互相交流这两首佳作的大臣们,看李祐的架势,简直都惊呆了。

就连他们,在这一刻都觉得有些接受不了,仿佛内心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那些让他们叹为观止的诗作,居然都是李祐不假思索间便能够轻松写出来的作品,又怎能不让他们感受到才能上的巨大差距,被狠狠的打击一番呢?

要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今天之前,群臣百官里还是有许多人自信自己文采无双,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今天的李祐面前被毫不留情的刷新了三观!

第103章 高手寂寞啊(第三更)

在众人骇然之时,李祐已经写好了标题。

《咏针》!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写完之后,李祐将笔往桌子上重重一拍。

“啪!”

这一声宛若打在了李泰心头,他面前苍白,“蹬蹬蹬”的后退几步,一屁股跌倒-在地!

“咏针咏针……这也太狠_了!”

满朝文武尽皆静默不语,目露惊骇之色。

这首《咏针》妙就妙在,即便是大字不识的粗人,只要听完之后,也知道是在讽刺什么样的人正是像方才李泰那样,只识外表不识内在,面对李祐这等惊天之才还敢大放厥词的嘲讽李祐的眼瞎之人!

“好一个眼睛长在屁股上啊!”

李世民闭上眼睛,不禁重重感叹,这句话半白不白,却甚是精妙,刚好就当做给李泰吃个教训了。

《咏针》的作者文映江虽然不如李白和杜牧他们那么出名,但同样是清朝一等一的牛逼人物,诗文优秀到潼川府考名列第一,知府都批其卷曰“文盖通场”,也有驻军司令多次造访他欲邀入幕。

这等怪才鬼才的代表作,又岂会不动人心?

这首天朝历史上最经典的讽刺诗,嘲讽意味简直浓厚到了极点,经典的国骂“眼睛长在屁股上”正是出自此诗!

“好!骂得好!”

程咬金这边已经又重新鼓起掌来,又听见这种简单易懂的诗作,让他精神大振,并且程咬金也压根不是会顾忌李泰颜面之人,更加让地上的李泰直欲吐血。

李祐,你好狠啊!

“真没想到,楚王殿下最后一首七言绝句,不仅同样质量上乘,还大大讥讽反击了越王殿下,足见楚王殿下写七言绝句的随心所欲!”

有很多人在这一刻,已经升起了同样的念头。

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祐在前几年都没有参加正月诗会,根本不需要明说,道理解释就已经自动在众人的心中出现。

以李祐的惊世之才,诗才可谓惊天动地,随意间便可大杀四方,又如何看得上这正月诗会?

正所谓高手寂寞,一代诗坛大家对于水平低端的诗会肯定都提不起兴趣,并且满朝文武在此时也能公认,以李祐的无双才华确实有资格看不起这诗会的水准!

怪不得楚王殿下过去一直提不起劲参加正月诗会,即便各位皇子公主都有各自的幕僚供奉支撑,可水平也仍然不及楚王殿下的万分之一,参加正月诗会又有何意思可言?

“想必这一次若不是汝南公主病重,世人皆知汝南公主可能命不久矣的话,可能楚王殿下连本次的正月诗会都不会参加!”

又有人喃喃自语起来,给李祐的突然参加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若是李祐知道他们的脑补,说不定都要笑醒,背后哪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不过如今既然要误会的话,那也随他们去吧,反而能显得李祐更加高深莫测。

“至此,已经无人想再挑战阳杰了吧?”

见到气氛已经变成这样,李世民不得不站出来救场,随着李世民的话音响起,李祐环视全场,视线所到之处,几乎所有皇子公主都心虚的避开了目光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