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孝子 第108章

作者:特立独行鹅

  这些事儿,两府的人自然都知晓。

  赵姨娘心里最是不忿,一面想贾环在府里待遇不如宝玉就罢了,现在连一个外姓姑娘都远远不如了。又一面瞧着那些尼姑道婆大把大把的进银子,十分眼红。

  赵姨娘心里不知生着什么诡计,想着要那些瞧不起她和贾环的人全死了才好,一时竟和宝玉的干娘马道婆一来二去搭上了。

第一五八章:贾珍灵柩被人撬了

  荣国府无人知晓赵姨娘和马道婆具体说了什么。

  贾蓉更是不得而知。

  这几日,他的事情也极多。一来是贾芸和锦儿成婚,贾蓉去祝贺了一趟。二来是周洋大殡终于送出,贾蓉自也不能缺席,十分失望地得了个六级宝箱。

  现在他算是明白,原来死后加封并不能提升宝箱等级。

  可惜啊!

  贾蓉没有立刻打开周洋的六级宝箱,因为宁国府出了一桩大事——贾珍的灵柩被人撬了。

  贾珍的灵柩本是停在铁槛寺中的,哪想某日里铁槛寺和尚上香时发现灵柩上有撬裂的痕迹,于是急急把消息传了过来。

  宁荣两府都被震动,合族上下的脸全黑成了木炭。停放家庙里的灵柩都能被撬,棺椁被打开,还是七月中旬之时,中元祭祖之节,竟发现这么一件无比利害的大事。

  贾母被气得差点把拐杖杵断。

  这时代的中元节乃是极重要的,与除夕、清明二节同等份量。可惜,到贾蓉前世生活的年代,很多人都已经不知中元节,甚至不少人清明节也不祭祖了。

  “怎会如此?”

  所有人都抱着这个疑问。

  铁槛寺的住持色空老和尚心里却苦涩无比。

  原来偷撬贾珍灵柩的贼人原是东郊一位阴阳先生,因早些时间见贾蓉突地腾达开窍,后来又救驾有功,因此更觉贾珍灵柩不同所以才让贾蓉走了好运。因此伙同村里几人借着大雨借宿铁槛寺之中,到了夜里,几人便偷摸溜往停灵阴宅,竟把贾珍灵柩给偷偷撬了,连棺椁也打开,从中捞了几个金玉灵器。

  色空无奈,主动请求寺里再为珍大老爷做三天道场。

  “这叫什么事啊?”贾蓉暗骂了一声。

  他瞥了瞥前面的尤氏,又瞧了瞧旁边的尤二姐,心里十分无语。

  做道场就做道场,尤二姐怎真听了尤老娘的歪点子,竟真真跟了过来。铁槛寺里能有什么事情,根本不需要尤二姐帮忙,反而打搅别人好事。

  贾蓉也没管侧殿灵前的尤氏、尤二姐二人,见了当地县令。

  这贾珍也是倒霉,都死了这么久,还要遭一次劫。

  之前确实铁网山打围回来,确实听到京里有这样的传闻,说有人盯上了贾珍灵柩。

  没想到还真有人行动。

  草,没事找事!

  他十分郁闷,面对当地县令也没好脸色了,问道:“那些贼人可捉拿了?”

  县令苦涩道:“其中一人已经捉拿,从他口中得知,主犯刘瞎子早几日便离了京,带着东西躲混乱的平安州去了。还有一人把东西换了银子,也带着家小随刘瞎子往东去,衙役正在追捕。”

  “辛苦你们了。”贾蓉随口敷衍两声,便将县令打发。

  尤氏心里却格外的不好受,跪在贾珍灵前,脑海许多自责。自责没能让铁槛寺看好贾珍的灵柩,更自责和蓉哥儿有了那关系。

  或许是报应罢!

  尤氏看着贾政崭新的灵柩,款款烧着纸钱,见贾蓉大步进来。尤氏心里顿起毛毛的**,暗想着在老爷灵前,蓉儿应是不会乱来罢!

  她的余光瞥了尤二姐一眼,心里更不知什么滋味。

  尤氏虽然嘴上远不如王熙凤厉害,心里却也门清,还是瞧得出尤老娘的心思。老娘想要富贵,也想要给二姐儿、三姐儿求一份富贵。

  只是……谁的不主意不好打,偏打上蓉儿主意来。

  那算什么事啊?!

  尤氏瞧见蓉哥儿嘴角露出一抹熟悉的笑,她的心底没由来的一慌,双膝也不由自主的并紧了。

  难不成他真要在这也……

  尤氏懊悔至极,暗想着早该请凤辣子来料理的。若是换了凤辣子,自己也不能陷在苦恼之中。有凤辣子看着,凭是老娘有什么主意,也不能得逞。蓉儿即便真对二姐儿有什么念头,由凤辣子看着,蓉儿也翻不了天。

  尤二姐亦瞧见了贾蓉的笑容,身上亦有些酥软意味。脑子里则在思考着老娘的交代,什么才叫做让蓉哥儿趁此小小得意。

  却说荣国府里因此这事喧嚣了一阵,贾母到底还是计量黛玉病情为主,只听尤氏和蓉哥儿去了铁槛寺,因此也不管了。

  她每日听着尼姑们念经,又让鸳鸯、玻璃、琥珀等拿了书去给邢氏、王氏等太太抄。一来是为中元节祭祖所用,二来也为黛玉、宝玉等府中哥儿姐儿祈福。

  薛家倒没这习俗,薛宝钗给薛蟠代劳,在京中打理了家里几个店铺,卖出不少香烛、纸钱、棺椁等赚上一笔。又上下打点了掌柜、小厮们。

  真真是可怜,偌大家业全一姑娘担着。

  薛宝钗自个倒不觉可怜,只想着这会打点好了,来日进了宫也不用再愁外边事。她晌午时随着薛蟠回了梨香院中,薛蟠眨眼又不见身影,想说唠叨几句也完全没机会。

  又听说前两日蓉哥儿请了太医院供奉给黛玉瞧病,心中惦记着,便也寻黛玉去。

  不曾想黛玉此时正粗读到《西厢记》第四本。

  “[元和令]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鬏髻儿歪。

  [上马娇]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胜葫芦]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幺篇]但蘸着些麻儿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搵香腮。”

  文中内容几次用典,又花香鱼水详细补充,只叫黛玉羞得满面通红。

  人无法想象出没见过的东西。

  黛玉虽只是读字,脑子里却也有画面。只因她也是见过别人柳腰款摆、软玉温香抱满怀,更听过“刘阮天台”的典故。这会突然听到外边喊宝姑娘来了,黛玉丢下脑子里闪过的贾蓉身影,羞尽心头,慌忙藏书不迭。

  “颦儿可好些了?”宝钗面色温柔,如春风拂面,带一股清凉。

  黛玉汗流浃背,眼神略有些慌张,只能点头应付。“好了不少,劳姐姐担心。”

  “颦儿的脸怎这么红辣辣的?”宝钗伸手探去,摸到黛玉额头竟渗出不少香汗。她笑道:“颦儿果真是好了不少。”

  林黛玉嗯声点头,佯装不经意般的轻轻问道:“姐姐怎这会来了?”

  薛宝钗道:“近日铺子里忙碌,好些时间没来瞧你,便过来了。听丫鬟们说宝玉给你寻了书,不知是什么?你还想瞧什么书,我也差人留意一番。”

  林黛玉并不正面回答,笑道:“劳姐姐好心。我倒是惦记家里《王摩诘文集》,可惜这儿没有。不如姐姐帮妹妹买一本新的来?”

  《王摩诘文集》唐朝宰相王缙所编,里面全是其兄王维所作的诗词文章,共十卷,四百余篇。王维,字摩诘,所以称《王摩诘文集》,因王维曾任尚书右丞,又名《王右丞集》。

  “你倒会为难我。”薛宝钗笑嗔一声,“《王摩诘文集》如今流传的只有宋朝影印的,都在各自府里藏着,很少在外头出现呢。既然颦儿想要,我便是问便京师也替你求来。”

  正说着。

  薛宝钗倒瞧见黛玉身后引枕下藏着一本书,恰漏着半边呢。她细看去,只见“投至得见你多情小奶奶,憔悴形骸,瘦似麻秸。今夜和谐”等字。

  宝钗顿时明了,原来黛玉是瞧了这些才脸红的。

  黛玉亦顺着宝钗眼神瞧去,顿满脸飞红将书藏去,抱上宝钗香酥雪膀,满口央告:“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往后不看了便是。”

  这禁书自然不能是黛玉从扬州带来的,想来必是宝玉送的。这等书籍在内宅里虽有流传,却是已成婚的奶奶们私下消遣看的,岂能让它毒害未出阁的姑娘们?

  叫姑娘们礼数也不遵了,父母之命也不顾了,媒妁之言也不讲了,脑子里盼望着才子佳人私定终身去了?

  那岂得了?!

  薛宝钗见黛玉央求,便也不再追问,款款携上黛玉的手儿,劝道: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的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黛玉被讲得大羞大臊,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只是那书却依旧不肯丢开。

  她还未粗读完,粗读之后还要细读,细读之后还得回看。文章无外乎如此。

  薛宝钗见她模样,深知还是没能说动,心里好生无奈。只是再多的,她也不愿说的,怕黛玉因此生恼。

  却说铁槛寺里,色空和尚在大雄宝殿做着道场,天王殿亦也热闹。

  贾蓉、尤氏、尤二姐等人在内殿灵前烧着纸钱,只听佛音暂歇、铜锣刚停,三人便轮流吃晚饭去。

  尤氏、二姐先吃过,才见贾蓉离开。

  尤氏思忖一会,深知自己不好严管二姐,更拿贾蓉没办法,只能提防。便道:“老娘虽说是好心叫妹妹留下陪我,到底外边诸多不便。今晚妹妹早些休息,明儿一早待府里来了人,妹妹便随她们回去罢。”

  尤二姐倒是无所谓,根本没有深想,天真问道:“姐姐不一并歇息么?”

  尤氏摇头,她今晚还得再抄抄经书,要用于第三日道场时烧祭贾珍。心里又暗暗担心:但愿今晚蓉儿不会乱来才好。

  她看着尤二姐领着丫鬟出了阴宅,过了内殿,进了后边阳宅院子。

  尤氏方才放心,唤了银蝶掌灯备上红的、黄的、紫的、绿的等彩纸,自个则深深看着贾珍灵柩,感慨万分。

  “我真是个罪人!”

  尤氏想着,抬头见蓉哥儿从外边走来,忙顶着一双羞红耳朵坐回灯下,不敢抬头,慌忙抄经。

第一五九章:给宁国府添上一子半女

  是时,斜阳已下,铁槛寺外的林子里已是黑漆漆的一片。远远看去,倒也能非得出哪一片是柏树,哪一片是杨树,哪一片是柳树。

  神京郊外的树木大多以杨柳松柏为主,偶尔还有几株榆树、栎树,形态习性各不相同,和人一样。

  杨树最多,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像是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在昏暗的傍晚,一阵风悄悄袭来,杨树的树叶在风中翻转,如娇人在树梢跳舞旋转。

  铁槛寺的山门已闭,里面不少佛殿内的灯火光芒却从窗户掠出,似乎在向往清规戒律外的自由。

  贾蓉才吃过晚饭,本是没有邪心的,突然瞧到大方桌上抄经的尤氏,心里便莫名地荡了荡。

  瞧着方桌上亮着一盏烛,尽管侧殿里烛火不少,但桌上的烛光最亮。一个二十多岁风韵正佳的年轻太太伏案抄书,太太的双眼却有些飘忽不定,在亮堂的烛光下白嫩的两颊竟泛着羞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