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开局扮演假李星云 第135章

作者:云梦逸尘

  “天子交给我一个任务,务必要让朝廷得到一个干干净净的河东!”

  李存信眉头一挑,从这句话中品出了点意思,“陛下的意思是?”说着,他伸手在脖子上一横。

  见状,李嗣源无声的点点头。

第267章 正合我意

  两兄弟四目相对,在这一刻达成了一致的目标,李从珂,必须得死,他不死,李嗣源拿什么去堵众人的口,取悦天子?

  他在皇帝陛下那里,可是挂了名!

  “来,干了!”李嗣源端起酒杯,醉醺醺的说道。

  就在此时,一个穿着白衣的通文馆探子走进来,刚要在李存信旁边小声汇报,却被他呵斥,“说话声音这么小,没看见我大哥在这!声音大点!”

  探子吓了一跳,声音顿时拔高了几度,“启禀圣主,门主大人,李从珂一个时辰前已经离开了节度使府,目前不知去向。”

  李嗣源眯着双眼,神色没有丝毫变化。

  听到这话的李存信则是面色一变,缓缓点了点头,“你先下去吧。”

  探子走后,李存信将杯中残余的酒一饮而尽,看向李嗣源,“大哥,那小子要开始动了。”

  李嗣源不紧不慢的给自己斟满酒,眼中闪过玩味的笑,“这岂非是正合我意?我回来那天之所以不给他留半分情面,为的不就是这一步。”

  “短视之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危险,这水太深了,珂儿太年轻把握不住,就让我们这些长辈给他上最后一课!”

  “大哥说的是,只有他动手了,咱们才能师出有名啊。”

  ……

  洪武元年,冬十一月。

  洛阳举行了开国以来的首次恩科,也是这一年中的第二场科举。

  自从宣布恩科消息以来,各地读书人闻风而动,齐聚洛阳,虽然寒冬腊月,但科举功名动人心。

  比起文举,武举就显得不够看了,这次,苏铭特地指派禁军将领当武举考官,其中李文通担任主考,石敬瑭担任副考官。

  别看石敬瑭名声很臭,但是在当儿皇帝之前,他可是李嗣源的左膀右臂,无论是李存勖建立的大唐,还是李嗣源登基之后的大唐,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当世少有的猛将。

  参加武举考试的人不少,但许多都是身怀武功,历经不少战场厮杀的汉子,少有通读兵略,懂得带兵打仗的领军之才。

  苏铭和李文通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只要四肢健全,年轻力壮,有把子力气的青年全都招进了禁军,免得这些人搅和在武举里面,闹出笑话。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冲着当兵吃粮而来,并不理解武举的意义,不过,朝廷现在正是缺人,倒是正好。

  参加武举之人,二次筛选,免得误了科举大事。

  最终,禁军又招了五千人,二次筛选后剩下能参加武举的也不过一千人,比起文举,差了不止一筹。

  校场上。

  苏铭与一众将领坐在高台上,观看下面的考生参加考试。

  旌旗猎猎,迎风招展。

  考生们先是分批次举重,骑射,等到实战演练,考生的武器五花八门,考官们将其分门别类,互相比试,打分列举名次。

  这些考生大多都是身高九尺,浑身腱子肉的壮汉,也有形貌丑陋者,不过苏铭也不看重这些,沙场厮杀,敌人可不管你好不好看,长那么漂亮有什么用。

  考试一连进行了三天,至于文举那边,苏铭将此事交给李存礼,让女帝帮自己盯着就够了。

  现在不比之前,手上有人可用,没必要事必躬亲,像是秦始皇,老朱那样的皇帝劳模就算了,一般人学不来。

  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担惊受怕了一年多,现在好不容易没了生死压力,就不能享受享受?

  高台上,苏铭坐在椅子上,三圣姬一人给他捶肩,一人捶腿,还有一人捧着暖炉,虽然他已经不畏寒暑,但该有的还是要有。

  “倒是有不少天赋异禀的好苗子适合练横练武功,就跟当初的李存孝一样。”苏铭目力极好,一眼就看到了校场上有几个身高体格异于常人的壮汉。

  李文通笑着道,“陛下说的不错,这些人都是可造之材,若交给微臣调教,不出三年,定然又是一批猛将。”

  苏铭扫视一圈,叹了口气道,“千军易得,良将难求,还是再看看他们文韬武略,带兵演练的本事吧,战场上再勇猛,也不过千人敌,万人敌,顶天了是个项羽。”

  “朕需要的是将帅,是韩信,李卫公那样的人才,只可惜,这样的人,百年难得一遇,普通人,能领五千兵不出差错,已经是少有的人才。”

  “陛下说笑了,兵仙,军神之才岂止是百年难得一遇,他们带兵的本事,臣等就是拍马也赶不上,只希望未来武举一道能为陛下选出这样的人才。”石敬瑭连忙补充道。

  “好了,接下来的带兵演练你们考核吧,朕就不看了。”在这里待了三天,苏铭也有些腻味了,摆摆手和一众侍卫离开了。

  ……

  这个冬天,北方大地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南方就显得黯然了。

  在北方有一个名义上的朝廷,虽然各地节度使没有上表称臣,被朝廷纳入统治,但是目前敢冒出来跟朝廷叫板的也是一个都没有。

  相比之下,南方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势力,谁都不服谁,没有一个有话语权的藩镇。

  而当那日龙泉宝藏的消息被各国诸侯知道后,他们顿时没了心气,即便是有野心,也被干的稀碎。

  一个活了三百多年的袁天罡已经够厉害了,现在又来一个更厉害的皇帝,这让他们怎么活?

  别的不说,一旦北方朝廷掀起大一统之战,直接让袁天罡突击各国首脑,就足以让他们群龙无首。

  蜀地成都府。

  王衍坐在龙椅上,醉眼朦胧,肥胖的脸上满是苍白,眼圈乌青,显然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

  他醉眼惺忪的看着发须皆白的张格,问道,“张学士,国事艰难,孤该如何是好?”

  张格沉默半晌,“大王,大唐再兴之势已然不可阻挡,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可类比太宗皇帝,蜀地一隅顶多偏安数年,连蜀境都无法一统,更何谈北伐中原。”

  “大王,老臣言尽于此,还请慎重。”

  张格是王建留下来的老臣,更是见识过中原晋梁争霸,因此才逃到蜀地,见多识广,更明白天下大势。

第268章 断尾求生

  蜀国顶多再维持几年,绝对抵挡不了来自中原的兵锋,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事。

  更何况,当初王建背叛了昭宗陛下,割据蜀地,狠狠地在朝廷这个残破不堪的体制上重重踹了一脚。

  凭借朝廷的大军,王建割据一方,当了十几年蜀王,现在想想,细思极恐。

  不良人的卧底遍布天下,连朱温的汴梁都被不良人架空,玄冥教更是成了笑话,可是,蜀国呢?

  先王可是带着朝廷大军入蜀,里面究竟潜伏着多少不良人?

  这个问题,他想都不敢想。

  王衍打了个酒嗝,肥胖的脸上露出无助和凄凉的神色,“张学士,孤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张格行了一礼,缓缓退下,刚踏出大殿,他便听到后面传来一声轻叹,“天不佑我蜀国,奈何,奈何!”

  作为君主,王衍无疑是不合格,或者说,但凡割据蜀地的势力,少有能开拓进取,英明神武之主。

  王衍坐在王座上,清冽的酒水入喉,却再无往日那般滋味,嘴角满是苦涩的笑容,“也罢,这蜀地本就属于朝廷,我王家窃据几十年,也该还回去了。”

  声音透着惨淡与茫然,如果可以的话,他是真想当一个无拘无束的王,但现在为了保命,他必须断尾求生。

  不然等朝廷大军压境,到时候新仇旧账一起算,那时就晚了。

  ……

  本来濒临腊月春节,洗旧迎新,洛阳就已经够热闹了,随着科举盛事,来自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汇聚于此,使得洛阳更加繁华。

  在这种时日,苏铭索性下令取消了宵禁,街上洋溢着腊月的喜庆。

  不过,对于朝廷官员而言,越是过年越是繁忙,再加上科举之事,整个朝廷几乎都在全力运转。

  在那天之后,袁天罡查了许多记录,终于把不良人的信息汇总,呈递上交。

  大殿上,望着面前摆放着十几口大箱子,苏铭暗暗咂舌,不愧是传承了三百年的不良人,光是人员资料比朝廷官员的资料还多。

  随即,他让人把石瑶叫过来,吩咐道,“石瑶,这是袁天罡送上来的名单,你跟镜心魔一起翻阅,选出一些可用可靠之人,朕会酌情录用。”

  她微微欠身,仪态落落大方,“石瑶领命!”温润的声音充满磁性,如水一般。

  “龙泉宝藏都处理好了?”

  “回陛下,三成运入天子内库,七成已入国库封存。”

  苏铭点点头,凝视着她的眼睛,“好,龙泉宝藏入库,朕就放心了,说吧,你想要什么,朕会尽力满足你。”

  “陛下,石瑶不敢奢望任何请求,只希望陛下能早日一统天下,消除战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苏铭当场愣住了,没想到石瑶的请求居然只是如此,“朕明白,你放心吧,这一天,不会太远,不会让你们久等。”

  感受到苏铭话语中的诚恳,石瑶抿了抿嘴唇,当即跪倒在地,“石瑶代替全体不良人,叩谢陛下。”

  “平身吧。”

  “谢陛下。”

  “去吧。”

  待到她走后,苏铭幽幽叹了口气,内心很是复杂,相比于野心家的欲望,石瑶刚刚所说才是普通人的诉求。

  其实,百姓要的并不多,只要勉强能填的饱肚子,无病无灾就够了,只可惜,很多时候,这都是奢望。

  没有天灾亦会有人祸,肉食者的一个小小的决定,往往能影响千万人的生活,很多时候,他们连温饱都做不到,仅仅只是活着罢了。

  但仅仅是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

  就在此时,大殿外出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苏铭扫了一眼,回到位置上坐下,“进来吧。”

  “启禀陛下,西南方,不良人有密函来奏。”袁天罡站在离他一丈之外,恭敬地禀告。

  苏铭伸手一抓,将信函拿在手中,打开仔细阅览,当他看到里面的字眼,顿时瞪大眼睛,“蜀国要归降大唐?”

  “不错,据不良人传信,蜀王王衍正在和大臣秘密谋划,准备向大唐乞降,不日即将派遣使者递交降表。”

  “蜀王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朝廷未出一兵一卒,他们居然就降了?”苏铭有些不理解,好好的诸侯不当,直接投向朝廷,这是什么意思?

  这么草率的吗?

  要投降,至少也要等到自己把河东和岐国全部纳入掌控,局势明了之后再投降啊,你这样,搞得别人以为自己在打假赛。

  袁天罡眸光闪烁刹那,解释道,“陛下不要忘了,几个月前您才得了龙泉宝藏,传国玉玺更是失而复得,蜀地本就暗弱,蜀主王衍胸无大志,耽于享乐,国势大衰。”

  “反观我大唐虽然只有一隅之地,却有潜龙升天,蒸蒸日上之势,诸侯藩镇哪个不怕,哪个不惧,蜀地,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或许还有更多。”

  “况且,王衍之父王建辜负先帝的信任,割据蜀地称王,王建虽死,可这欺君之罪却还在,他若想活命,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

  这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