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开局扮演假李星云 第141章

作者:云梦逸尘

  只是,朝堂之上虽然没有与苏铭作对的人,却是有不同的派系,不同的利益势力,他们有的以地域划分,有的则是身份划分。

  有前朝李存勖遗留的老臣,也有李嗣源派系的河东旧臣,江南的官员也是一个派系,只不过,争斗归争斗,但也没人敢因为斗争而误了朝廷的政事。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许多人都看到了科举威力。

  这一次,朝廷科举,竟有足足十万人参加初试。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未来还会更多。

  旧的官僚体系已经在逐渐崩塌,世家大族们都看到了科举的用途,但他们毫无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考,按照朝廷的规则,不再有以前超然的政治优势。

  一年前那批去修前朝史书的新科进士到现在还在集贤殿和国史馆里皓首穷经,估计没个十几年出不来。

  大势已成,苏铭也就没必要再顾及他们的感受,这次科举,世家大族的子弟将不会再有那么多名额,寒门子弟将会有更多出头的机会。

  虽然这样对他们不公平,他们的学识和阅历都在寒门子弟之上,若是唯才是举,他们几乎能把进士科包圆了。

  可事实就是如此,这世上从来都不公平,有些人出生就注定要享尽荣华富贵,有些人则注定了要受苦。

  为了大局,只能再“苦一苦”他们。

  ……

  后宫。

  陆林轩挺着十月怀胎的大肚子走进大殿,上来便问道,“师哥,子凡什么时候回来?”

  苏铭头也不抬的回道,“朝廷派去交接的官员已经在路上,只要路上不遇到麻烦,大概二月他就回来了。”

  怀了孕的女人就是麻烦,张子凡不在,陆林轩就可劲的折腾宫里人,要不是许幻已经入宫照顾,指不定苏铭已经被闹得头皮发麻。

  说到孕妇,他又想起了姬如雪。

  不得不说,自从那夜过后,苏铭就经常光顾她的住处,比起耶律质舞,还是她更有味道,更能激发他的斗志。

  龙争虎斗的较量,可不是说说。

  见苏铭不搭理她,陆林轩也不生气,坐在一旁开始吐槽,“师哥,今天母亲又熬了一锅汤,我不想喝。”

  “不想喝就不喝,我看你健康得很,少吃一两顿完全没问题。”

  “可是,我怕饿着孩子啊。”陆林轩愁眉苦脸的说道。

  陆林轩经常来,苏铭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这些话,你不是该跟张子凡说?我只是你师哥啊。”

  “唉,人家只是说说。”陆林轩又换了个笑嘻嘻的表情,突然道,“师哥,要是孩子出生了,我让孩子认你为义父,你看怎么样?”

  义父?

  听到这两个字,苏铭浑身一激灵,抬头看向陆林轩,发现她的表情不似开玩笑,顿时让他有点牙疼。

  这年头,义父是随便能当得么?如此高危的职业,他何德何能,想想李克用,想想李嗣源,他就不禁打了个寒颤。

  于是,苏铭当即就拒绝了他的好意,“还是别了吧,你肚子里的孩子是天师府下一任天师,拜我做义父有什么用。”

  陆林轩张嘴刚想说什么,就在此时,大殿外,一道身影走进来禀告,“陛下,不良帅求见。”

第278章 文武双举

  “宣!”

  陆林轩神色一僵,脑袋里又涌现出不好的回忆,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师哥,你先忙吧,我回去了。”

  苏铭点点头没说什么,目送她离开,走出大殿门口之时,挺着大肚子的陆林轩与袁天罡擦肩而过。

  熟悉的身影,曾经的敌人,如今却变成了师哥的臣子,这样的感觉让陆林轩感到不可思议。

  当初他们下山之后,袁天罡带给他们的阴影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深,她很难把那个嚣张霸道,妄图掌控一切的人与现在沉默无声,举止恭敬的袁天罡联系到一起。

  陆林轩看了他一眼就收回目光,踩着步子离开了。

  走进大殿,袁天罡依旧是恭敬的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吧,不良人又有什么消息了?”

  “启禀陛下,蜀国已经派出使者,不日即将抵达洛阳,晋国李嗣源围剿诸多豪强大族,河东很快就会平静。”

  “蜀国这么快就下决定?真是出乎朕的意料啊。”苏铭眼里浮现出几分惊讶,历来像这样的大事都是要讨论许久,拖拖拉拉,蜀地思安已久,更加慎重,他以为至少要过半年才会来人。

  苏铭思考片刻后,说道,“此事先遮掩消息,务必不能走漏风声,等禁军班师回朝之后,再让他们的使者入朝,这点事,不良人没问题吧?”

  想要裹挟大势,朝廷必须自身实力够硬,有了基本盘就有失败后重来的资本,中原连成一片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三国即便是投靠了朝廷。

  朝廷也暂时无人可用,只能纳入名义上的统治,而经济军事上的控制更需要长久的潜移默化,就算是赋税上缴,那也是半年以后,于大局根本无用。

  总而言之便是,朝廷的官员储备不足,得有个缓冲才行,至少要等这次科举考试过后,朝廷才有人可用。

  总不能老是依靠世家豪族的协助统治地方,连官员都是他们的人,这跟割地自治有什么区别?

  单单就是蜀国投靠后,苏铭现在连派遣去成都府的官员都未必找的齐。

  “没问题,不过也只能拖延一两个月。”

  “有一两个月缓冲就好,禁军大战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伸出去的拳头只有收回来才更有威胁。蜀国可以投靠,但得和我们商量着来。”

  “双方步调一致,朝廷也能顺利接手蜀地内政,免得出了差错。”相比于与河洛接壤的岐国与晋国,巴蜀之地真的是天高皇帝远,消息传递最少都得半个月以上。

  “微臣明白。”袁天罡一下子就明白苏铭的意思,投降归附只需要宣告天下,递交国书,但这样朝廷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才能拿到益处。

  苏铭的目的是先上车后补票,先派官员过去,掌控蜀国的一些关键部门,最起码要掌握主动权,不能被蜀国裹挟着走。

  袁天罡沉声道,“陛下放心,王衍骄奢淫逸,只想安然度日,蜀国官员更无进取之心,只要陛下发话,蜀国官员自会配合。”

  这时候,苏铭突然好奇的问道,“袁天罡,我很好奇,蜀国究竟有多少不良人?当初王建带去的十万大军是不是真的背叛了朝廷?”

  没有不良人的暗中运作,蜀国不会这么快服软,认清大局,袁天罡敢这么说,自然也是因为不良人已经在蜀地扎根了。

  “陛下明鉴,一语中的,当初先帝派王建攻略巴蜀,微臣早已洞悉此人的反叛之意,彼时大唐危如累卵,收复李克用失败,朝廷威严尽丧,朱温更是坐大。”

  “一个王建弹指可灭,但杀了他却解决不了大局,十万大军也挡不住朱温,为了让李克用能与朱温抗衡,微臣顺水推舟,暗中引导王建割裂蜀地,断去朱温染指巴蜀的野心。”

  果然啊,袁天罡早已经布下了暗棋、

  朱温占据中原精华所在,本就兵多粮广,若非河东有地形之胜,早就输的一干二净,要是他再拿下巴蜀,李克用压根就不用玩了。

  除了袁天罡天降正义弄死朱温,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赢,这可比当初北周打赢北齐更难。

  李存勖能一战灭梁国,除了他自己够厉害,剩下的主要原因也是朱温自己不争气把梁国祸害的上下离心,乌烟瘴气,后面的朱友珪也不咋地。

  很多时候,你能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除了自己要人和,也要敌人足够争气,能跟你打配合。

  就像是近代的运输大队长,物流体系冠绝整个时代,无人可比。

  我们的胜利,少不了他的添砖加瓦。

  “不良帅果真是用心良苦,朕实在是佩服。”到了现在,苏铭也不得不说一声服。明明一切都安排好了,但凡李星云有点能力,也轮不到他绝境翻盘,他能有今天的一切,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李星云够配合。

  “陛下谬赞,为天下计,不得不为罢了,微臣纵使活得久,也只能修修补补勉强维持局势,私心大于公心,哪里比得上陛下再造山河,重塑乾坤。”

  袁天罡的恭维,苏铭早就免疫了,“私心也好,公心也好,只要在做事就行了,未来都是吃朝廷这碗饭,朝廷难,朕也难,大家就都勉为其难吧。”

  相比于他的免疫,苏铭现在更想把扮演度刷满早点跑路,奈何这进度就是死死卡在百分之九十,动不了一点。

  也许只有一统天下,再造盛唐,才能完成所有的扮演进度。

  “好了,闲话就到这里,你先下去忙吧。”

  “微臣告退。”

  ……

  禁军的战报隔着旬月就会送往洛阳,其中有喜有忧,有胜有败,岐国那边的将领倒是没什么好说。

  龙泉宝藏之后,苏铭把岐国精锐抽调一空,足足筛选出了八千精锐加入洛阳禁军。现在的岐国兵微将寡,能有这么多已经是极限,再多就养不起了。

  相比之下,河东抽调了一万尚游刃有余,还能供养数万普通士兵而岐国的将领水平也极其有限,败仗大多都是他们打的。

  军演始终是军演,几百年他们在军演上占据中等也改变不了实战能力差的本质,即便他们有老兵精锐,那也是许久未曾经历过大战,除了李文通亲率的军队打了不少胜仗,其余的不堪足用。

  而河东的兵马,那才叫真的猛。

  石敬瑭就不说了,河东符家几兄弟还有他带来的皇甫遇,安审琦都是猛将,这些人都是在晋梁争霸中成长起来的将军,打一些割据小势力自然不在话下。

  在其中,苏铭还看到了一个历史名人,刘知远。

  这家伙是后汉的开国君主,跟李克用他们一样,都是依靠河东起家,但现在,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禁军副将领,只能管一千人。

  河东这地方,真是得天独厚,古代近代皆是如此,到了后世才逐渐没落。

  禁军当中,苏铭也发现了一个人才,郭威,也是历史上的后周太祖。

  好家伙,现在苏铭手下已经集齐了五代十国好几个君主,李嗣源,后唐明宗;石敬瑭,后晋太祖;刘知远,后汉太祖;郭威,后周太祖。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现在差不多也已经出生,只是未来他能不能成事,还是两说。

  怀着复杂的心思,苏铭很快就看完了战报,同时组建军校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这些将领都有明显的地域属性,身上的个人印记非常严重,若不搞军校,未来他们坐大,其他将领连个汤都喝不到。

  苏铭可不想以后自己要用并,手下除了河东之将就无人可用,“淮西勋贵”要不得。

  不过,军校之事先事前准备,等三国归附之后再顺势提出,划下章程,空有教材而无将官,建立了又有什么用。

  领兵的文韬武略可不是在学校就能慢慢学到,很多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是藏私的,兵书上可不会写。

  像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纵观上千年,也只有他一个写出来了,是别人不会?

  都是大将,没有谁比谁差,统兵练兵这些东西都是大同小异,他们不可能不会。

  领兵的谋略看悟性,写出来也未必会用,但练兵用兵的方法却是能够通过实践慢慢学习,水到渠成。

  但这种东西流传出去,一旦出了事,朝廷怎么办?

  历朝历代可是不缺流民造反,不是每个人都像太祖那样开明,直接把屠龙术印刷摆出来让人看。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都是不传之秘,很多时候都带进了棺材,连后代都不一定会传。

  不急,一切都得慢慢来。

  ……

  洪武二年,正月二十。

  万众瞩目的殿试在太极殿上举行,依旧是九十九名进士,世家大族占据名次靠前,但数量上却是比寒门士子少。

  这样微妙的变化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但谁都不敢有异议。

  至于世家大族的子弟,那更不敢了。

  这些天,河东豪强的惨状他们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李嗣源在河东是真的下了死手,世家高门的嫡系被他罗织各种罪名。

  当地的坞堡,庄园被他洗劫一空,隐匿的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工匠和抄出的财产送往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