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梦逸尘
在琼林宴后,这些世家子弟便相约一起,举办了这场宴会,中了举人和中了进士的世家子弟都汇聚在这里。
一场科举,让这些世家子弟得以发挥才能,步入朝局。
世家子弟,天然会抱团取暖,他们是同年,同乡甚至是同族,联系非常紧密。
在宴会之中,有一人独坐上首,他端着酒杯笑道,“果然,只要我们先表达善意,陛下就不会亏待我们。如今看来,陛下年纪虽不大,但却英明果决,有容人之雅量,气吞山河啊。”
“不错,我也在宫里觐见了陛下,其人英姿勃发,威势逼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太宗陛下的影子。”
“确实,陛下之姿容,当世罕见,几乎可与卫阶宋玉等人相媲美。”
“有此圣主在,大唐复兴有望啊。”
……
伴随着一声声称赞,终于有人泼了冷水。
“现在说这话还为时尚早,洛阳之地孱弱,不复当年之沃土,天子若想振兴大唐,还需靠我们这些世家出力啊。”进士科榜眼韦道打量众人,半开玩笑的说道。
第135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
空旷的庭院,舞女们薄纱覆体,身姿舞动间,玲珑的身段一览无余,隐隐可见山峰溪谷。
韦道刚说完,就有人接过话题为他捧眼,“世兄说的有理,天下战乱不休,生灵涂炭,匡扶天下,重振大唐者,舍我等其谁?那些丘八武夫,只知舞枪弄剑,不事生产,无君无父,无法无天,不可为倚仗。”
“前朝昭宗陛下之事殷鉴不远,陛下如果想振兴大唐,定然要徐徐图之,重用我等!”
一名裴氏子弟出言反驳道,“王兄此言差异,朝中可是还有岐王与晋王,他们都是手握重兵的诸侯,更是朝廷的肱骨支柱,陛下非昭宗也,岂会因为我等而恶了他们?依我看,日后在朝中,我等还是要谨慎行事,今时不同于以往了。”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冷了下来。今天是他们世家之人联络感情,组成同盟的聚会,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但区区一名裴氏子弟不算什么,但他的话却代表着裴家的意思,朝廷科举的状元是裴行止,可不是韦道。
一个名次算不得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却是非同一般,世家之人向来都是面和心不和,一边联合,一边内斗。
苏铭选裴家和韦家子弟为状元和榜眼,为的就是将他们内部分化,才能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家有宿怨,且在官面上的势力相差无几。
若他选的人家世不对等,很容易造成兼并,强的一方以势压人,很容易就能统合新科进士,成为一股不弱的政治势力。
即便这股政治势力还很弱小,上不得台面,但所有的世家联合到一起,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世家门阀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烂船还有三斤钉,更别说这些盘踞地方的世家大族,等到契丹人跑到中原搜刮一番,彻底摧毁了天下的秩序,世家才算是真正被扫进了垃圾堆。
唯有外力的摧毁才是最为彻底,也最有效。
随即,就有一人从座上起身打圆场,“今日难得大家聚在一起,这些话就别说了,来,喝酒!”
“接着奏乐,接着舞!”
凝滞的气氛缓和下来,大家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宴会中的裴氏子弟和韦氏子弟皆互相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饮下杯中之物。
号令世家的话语权,谁不想要!
在座的,大多都是青年,锐气逼人,大家都是进士,仅仅是名次不同,家世上都差不多,谁愿意居于人下?
这些心思,在场众人毫不掩饰,即便是早早的依附了大族的小门小户之人心中也暗暗生出了野望。
庭院里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进士们和进士混在一起,举人和举人凑成一团,大家自然而然的分成不同的圈子,穿着华贵的绸缎衣服谈笑风生。
宴会直至深夜才停息,主人家安排宾客们睡下。
……
很快,深宫之中的苏铭也得到了锦衣卫的密报。
那些世家子弟在宴席上说的话,都被一字一句记录在册送到了他手上,除了不良人和他亲近的人之外,谁都不知道他手上还有锦衣卫。
苏铭倚靠在龙榻上,翻阅锦衣卫送上来的小册子,渐渐的,他的嘴角挂起了冷笑,尤其是当他看到榜眼韦道说的话,不禁冷哼一声,“这些世家子弟,真是不长记性啊。”
他们凭什么以为,自己比朱温还好说话?
朱温能酿成白马驿之祸,将他们乱杀一通,自己就不能在朝廷官场上把这些人按到死?体制内杀人不见血,有时候被阴了,你连原因都不知道。
这世上,最聪明的人都在官场上,像杜子明那样的愣头青,非常少见,要不是他是京兆杜氏的子弟,他压根坐不上那个位置。
结果,德不配位,在朝堂上反复横跳,坑了老东家李嗣源,直接打出GG,估计现在应该正在某块地里睡着了。
当然,现在苏铭还不能做的太明目张胆,短时间压一压无所谓,时间长了他们肯定会心生不忿,到时候愤而辞职,投向那些节度使,这就不美了。
“收服这些世家大族,任重而道远啊。”大殿里,一声轻叹响起。
……
科举的热潮过后,洛阳便肉眼可见的冷清下来,能考中的人毕竟是少数,落榜的那些读书人失望之下也打算回家了。
万家灯火阑珊,众生百态。
天色尚晚,便有商户陆续收摊打烊了,随着士子们陆续离开,洛阳已经不如以前繁华,就连最喧闹的夜市,也是人烟稀少。
青楼楚馆,穿着薄纱裙的女子站在门口烟视媚行,招呼客人,时不时有权贵子弟来往,好不热闹。
越是乱世,这等地方的生意就越火爆,醉生梦死,极度欢愉,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外如是。
洛阳是没有宵禁的,管理森严的地方,才有宵禁,洛阳显然没有。
待到真正入夜之时,坊市里燃起了稀稀疏疏的灯火,这年头,舍得用油灯的人,不多。
洛阳城外,一片漆黑,也有穷苦人家趁着一点余光未尽,编织草席,草鞋,希望能卖点钱。
大多数人在入夜之时,就已经入睡安眠了。
乱世之中,芸芸众生都在尽力的苟活着,用他们自己的法子争渡。
……
翌日,朝廷召开朝会,商议这些新科士子的出路任职。
既然召开了科举,朝廷就要管他们,不然岂不是白给那些节度使们做嫁衣?
龙椅上,苏铭望着下面争论不休的朝臣,眼里毫无波澜。这些新科士子入朝,会冲击朝廷现有的权利架构。
虽然现在朝廷几乎没什么权利,可但凡是人都有自私的心理,谁也不愿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出现别的外来者,更别说分割自己的权利。
看到这一幕,苏铭突然感觉很好笑。
他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何后世的南明小朝廷到了那个地步还在内斗不休了,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领头,一个小公司都能整出个一二三来,更别说一个偌大的朝廷。
第136章 朝堂争论
以实力论,其实南明小朝廷如果上下一心,当个南宋绰绰有余,但可惜,他们内斗的太狠了。
他们与南宋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初宋徽宗诸子,只有一个完颜构逃出生天,其他的都被一锅端,而南明的帝系分散,正统太子没能逃到南方,导致皇权分散,没有一个领头之人。
大殿上的朝臣互相推诿,不愿意接收这些新科进士,倒是六部尚书们希望补充人手,他们政务不小,人手不够用了。
现在朝廷上从官职上算,有两位宰相,分别是岐王与晋王,他们都被苏铭授予了“同平章事”之衔。
曾经李嗣源想要增补宰相,提升政事堂的权力,但被苏铭拒绝了。李嗣源和女帝都是王侯之尊,执掌一地,能文能武,无论是功劳还是资历都远超其他人。
他们两人在朝廷上算是独一档,其他人根本比不了,可如果宰相名额增加,他这方的势力就要缩减不少了。
因为朝堂上有资格当宰相的,大部分都是李嗣源的人,这些人有功劳,有资历,明面上他是想增加宰相,实际上是想分润女帝的权利,推安重诲和任圜上位。
安重诲和任圜,三司和枢密院被他们掌控,再加上宰相之职,那还不得上天,苏铭一直都在想办法削减三司的权利,怎么可能再给任圜加职位。
李嗣源无法推心腹上位,只能作罢,朝堂上他们虽是宰相,但平日里朝臣们还是称呼他们为晋王,岐王。
现在朝堂上的重量级人物不说话,其他人也只能打打嘴仗,做不了一锤定音之事。
在他们争论之际,薛王李存礼率先发起冲锋,“既然你们都不愿意新科进士参政,那便外放吧,让他们在地方担任长官。”
这句话一说,其他人便停止了争论,大家迟迟不说话,并非没人想到这一点,实在是因为他们分量不够,冒然开口,很容易被波及,当了炮灰。
区区一个李存礼自然轮不到李嗣源反驳,枢密使安重诲直接反驳了,“薛王打算把他们放在哪里任职?州郡之地事务繁杂,他们初入朝廷就担任要职,如果生出了事端,可就不美了。”
“安大人此乃老成之言,州郡之地事关民生,军务,如果不能跟地方的官员处理好关系,很容易招致兵灾,届时,朝廷颜面无存啊。”三司使任圜也随之发声。
李存礼穿着大红色官袍,斜睥了两人一眼,不卑不亢的问道,“不知二位大人有何高见?李某洗耳恭听。”
“依我看,这些新科进士应该在朝堂观政一年,积累经验,再到各部任职。”任圜早有对策,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任大人的想法很不错,但现在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各地百废俱兴,时不我待,朝廷难道要白养他们一年?”
李存礼冷笑一声,“三司就算是再有钱,也不能这样挥霍吧,国库如果有钱的话,陛下的宫殿可是好久都未修缮了,你任大人掌管三司,可不能白白浪费朝廷钱粮。”
安重诲为人机敏,知道这样扯下去,很容易把火烧到三司头上,于是把皮球又踢了回去,“既然李大人觉得三司使的想法有问题,那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存礼早就和女帝通过气,知道苏铭的想法,当即就不再掩饰,沉声道,”现在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当别具一格,数次考试,为国选材,新科士子们也当报效朝廷。“
“我以为,应当把新科进士们下放到各个县里任职,从人口稀少的下县开始,以政绩逐步提拔。我看,索性直接放在河洛之地的下县里,这样一来,朝廷既能为他们兜底,既时补救,也能就此磨砺他们。”
“道州之地幅员辽阔,下辖万千生民,不宜轻动。”
在唐朝,县均按其地位之轻重,辖境之大小,户口之多寡以及经济开发水平之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
三万户以上地方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其余为下县。
这个提议,令旁边的李嗣源都感到惊讶,朝廷费了这么大力气科举选才,天子真的舍得把这些人放到下县?
那可是浊流官员任职的地方,政务繁杂,想要磨砺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
李存礼几句话讲完,朝堂上其他人登时傻眼了。
没想到薛王竟然这么狠,直接把这些新科进士贬到浊流的行列,那些世家子弟受得了吗?
世家子弟是高傲的,他们一旦进入官场,担任的都是清贵的官职,李存礼这么一来,算是直接把他们拉到泥沼里了。
任圜见到无人反驳,索性再度开口,“陛下,此举不妥,洛阳周边情况复杂,连通八方,这些新科进士不通政务,很容易扰乱地方,得不偿失。”
苏铭看着他,轻笑道,“哦?三司使有何高见?不妨说出来让朕听听。”
“这?”
任圜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了,他总不能说让这些人在朝廷担任闲散官职吧,他如果敢这样说,李存礼就敢扯到三司上面。
站在李存礼背后的天子,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朝廷不养闲人。
昨晚,他们和晋王殿下已经决定,要让这些新科进士步入朝堂,补充他的势力,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天子把这些人收在麾下壮大势力。
他的确不想和天子硬碰硬,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嗣源要处处退让,该表态的依旧要表态,河东,可是还缺人啊。
只不过,他不能明着在朝堂要人,只能把这摊水搅浑。
李嗣源思考片刻,决定先行缓兵之计,“陛下,微臣以为,朝廷很多衙门都缺人,不如先让这些新科进士补足,再另行安排。”
其他人还没开口,李存礼便直接用安重诲的话反驳了。
他望着李嗣源,眸光犀利,“晋王说的不错,朝廷确实缺人,但就如安大人所说,他们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朝廷事务繁杂,如果出了问题,谁来担这个责任?”
上一篇:斗罗:这个唐三不一样
下一篇:武魂:一条品红腰带!